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非遗的传承和再开发要分开产品应找到市场需求

发布时间:2018-05-10 人气:

“我国大多数非遗传承人往往潜心于技艺的研究,对当代市场需求动态、开发方法等几乎一点都不了解,这时候,就需要有能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站出来。”李永军说。在他们的合作关系里,非遗传承人只负责出手艺,拓展市场、产品营销等则由李永军和团队来做。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认为,国家应当有重点地扶持非遗,对值得扶持的项目制定相对完整的扶持计划。非遗商业模式是否适宜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市场需求、产品设计、综合名气。
  当然,创新开发也有风险。“非遗本身蕴含着许多传统元素,尊重并且传承这些地道的元素,再开发设计,才有价值。”魏鹏举说,“否则,非遗很可能丢失内核,因为商业化而变得面目全非。”
  让“久居深闺”的非遗自我造血并不容易,借助外部资源“输血”,让专业人才团队一起出主意,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在魏鹏举看来,企业在非遗产业化方面的尝试和探索很有意义,“非遗商业开发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是专业化的,传承与再开发要分开,设置类似经纪人的角色。非遗传习所可以更多地进入高校,高校是集合多专业人才的综合场所,可以吸引不同专业的年轻人一起帮忙。”
  在穆瑞田的规划里,除了计划上市,蟠龙工艺未来还会建设金银细工博物馆、工艺体验馆、金银细工技艺培训学校等,“不仅想让行业发展好,工艺传承好,也想让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和产品走出国门,为更多人所知。”
  “市场空间和成长性是吸引资本进入的条件,重新设计的产品要符合当下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很多非遗大师和传承人都只在业内有名,出了行业知者寥寥,想要扩大规模、走向市场,传承人、企业、产品中,至少得有一项有名气。”陈少峰觉得,除了贴近日常审美,非遗产品还可以嫁接到新的领域,比如把刺绣移到书画、家具、奢侈品等新业态中。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