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祭祀遗存规范化彰显红山先民崇拜礼仪制度化

发布时间:2019-02-23 人气:

  西辽河流域惊现5000年前祭坛,令人喜出望外;更出人意料的是,分别出土于辽西和蒙东的祭坛竟然在类型、结构、组合、布局等诸多方面高度一致,专家断定:“这一定是受到了某种固定思想的制约。”
  从类型上说,既有“坛庙冢”,还有祭祀坑。牛河梁第一地点和半拉山都发现了庙宇;东山嘴、草帽山和牛河梁都发现了坛形建筑;牛河梁第五地点和半拉山都有祭祀坑发现。而各地点都普遍有积石冢墓葬,在积石冢上也发现有祭祀迹象。
  从建筑组合上说,各种类型的祭祀遗迹都非孤立存在,而是成组合出现。牛河梁有庙与坛的组合;发现祭坛的东山嘴和草帽山也有草拌泥红烧土块建筑残块、陶塑或石雕人像残件发现,也应有庙坛组合;半拉山则为庙与冢的组合。此外,东山嘴、草帽山和牛河梁在以庙坛组合为主的同时,祭坛还常与积石冢并存,形成坛与冢的组合。且它们都有方与圆对比组合的特点。
  从布局上说,上述祭祀建筑群皆选址于山川之间和临川面山的高岗之上,建筑群的布置讲究方位。东山嘴、草帽山的建筑群都为南北向,圆形或近于圆形的祭坛位于南部,方形的积石冢或其他建筑址位于北部,为北部方形与南部圆形的布局,且方大圆小,又可依南北中心线分为对称的东西部分。半拉山虽在积石冢以南未发现祭坛,但在冢上发现的庙址也坐落在冢的北部近于正中部位。东山嘴庙宇残迹和草帽山较完整的石雕人像也都出在北部方形建筑址内,都在显示北庙南坛呈南北轴线的布局。这恰好契合于文献“祭天于南郊”(《汉书·郊祀志·下》)的记载。
  在体现祭祀建筑的规范化方面,作为红山文化最高层次中心的牛河梁遗址最具典型性:在占地50平方公里的诸多梁岗上,散布有40多个遗址点。其中,以第一地点的女神庙和第二地点的祭坛最为重要。女神庙虽然只有约75平方米,仍可分中心、两侧、前后等多室,室内有众多规模不等的泥塑神像,分别相当于真人的原大或二至三倍。第二地点的祭坛规模大,用料讲究,构筑独特,规格甚高,尤其是坛的位置恰在女神庙的正南部,南北相距不到千米,当也为北庙南坛的布局,它们共同构成牛河梁祭祀遗址群的主干,并将周围诸遗迹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以南北中轴线布局和将人文融于自然的大文化景观。
  从遗址结构上说,庙宇都为土木建筑,有木柱支撑的屋顶,室内有泥或陶塑人像;坛为石筑、坛面平铺石块,坛界以石垒砌,无复罩,突出露天效果。坛的形状有方有圆,方形的两座较为随意,圆形的两座祭坛,边缘以经加工的石片或柱状石砌筑,形状十分规整,牛河梁第二地点祭坛还起三层圆。祭祀坑都为圆形,底铺碎石。文献多有“祭天圜丘”(《周礼·春官·大司乐·郑玄注》)的记载,推测红山文化祭坛为祭天场所,庙宇因有泥塑人像,应为祭祖所在,祭祀坑则可能同祭地有关。
  牛河梁北庙南坛的布局,表明祭祖与祭天是红山人主要也是相互有所关联的祭祀活动,庙为祭祖,坛为祭天,体现出红山文化的宗教信仰已非孤立零散,而是趋向体系化。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