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克隆”壁画后的意外收获让考古人有了新的认识

发布时间:2019-03-07 人气:

  如今,摹制的沙岭北魏壁画成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是考古技术与美术技艺的一次尝试和突破。但是,从考古层面来说,这次壁画摹制过程,也为考古人带来了意外收获,为之前一些“悬疑”的考古难题,找到了答案。
  当你漫步在一幅幅壁画面前仔细观摩时,眼前的人物似乎鲜活起来,墓主人端坐堂前与宾朋把酒言欢,周遭环肥燕瘦的艺伎翩翩起舞,好不热闹。一组壁画,浮现出了北魏早期的文化生态模式,这是考古的魅力所在。但是,如果没有“摹制”技术,这些记录历史的壁画无法重生,并且无法走出深闺,原汁原味地呈现。这一刻,值得纪念。
  在开展仪式上,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博学院教授齐东方就说,沙岭北魏壁画填补了北魏早期考古没有出现壁画墓的空白。在王雁卿3年来的观察和研究来看,壁画中还透露出了很多宝贵的信息。就以“出行图”壁画中的车具来说,人们发现了“轺(yao二声)车”的后面插着6个旒(liu二声),也就是旗子,是墓主人身份的象征。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车没什么特别的,但是著名考古学家孙机先生曾经专门写过关于轺车的文章,里面出现了汉唐时期的资料,却没有北魏的资料,这组壁画就能够证明,其实早在北魏时期,就有这样的车存在。对此,王雁卿的感受可以用欣喜来形容:“北魏平城时期,不管是实物还是图像资料,之前都没有发现过这样的车,通过此次摹制壁画,我们进行考证和研究,终于证实这一宝贵发现。”
  “通常,在描绘出行图的壁画中,我们都会把最前面一排的人叫做‘导骑’,大家普遍认为这就是一众开路的士兵。但是这次在绘制壁画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士兵手上都拿着一个圆形的东西,仔细辨认之后,原来是陶鼓,所以这些士兵不是单纯的‘导骑’,而应该是‘骑吹’,就是古代军中的马上器乐合奏。换句话说,这些人就是一边开道,一边鸣笛,也就是告诉人们,身份显贵的人来了,大家要回避,充分彰显了墓主人的身份。”王雁卿和团队的成员还发现了很多类似的细节,比如,在一些博物馆里,总能看到马俑,那些用陶制作的马屁股上大多会有个洞,考古专家说这种情况叫“寄生”,就是会有个东西插在马的屁股上,但这只是专家们的一种猜测,“寄生”的器具到底是什么,在考古中并没发现过。不过王雁卿却在“出行图”的壁画中发现,北魏时期的马屁股上插着像扫帚一样的东西,所以他们猜测,有可能“寄生”的器具是有机物,因为时间久远,出土时已经消失了。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