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永嘉坦头窑址唐代瓯窑遗址出土大量器物

发布时间:2018-07-30 人气:

  以永嘉坦头窑址为代表的唐代瓯窑遗址出土的器物与上林湖唐代越窑遗址出土的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因资源、区域文化等的差异又具有自己的某些特色。

  首先,在装饰上,唐代瓯窑主要使用两种手法:其一是在碗、盏、盆、粉盒盖等器物上采用刻划花卉装饰,其技法、图案内容、装饰风格均与越窑相似;其二是在执壶、罐、水盂等器物上采用条带状或块状褐彩装饰。褐彩装饰在唐代的越窑中也有,但数量极少,多集中在罐类与碗类器物上,纹饰简单,基本呈圆斑状,且时代亦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唐代,之前及之后基本不见(东晋、南朝点彩除外)。瓯窑遗址中的褐彩装饰则较为发达,其中在执壶上较为常见,形态各异,有呈钩形、有近“山”字形、也有近“V”字形,一般三组等距分布于壶身。罐、水盂等器物在近口沿外或腹部饰以大块圆斑状褐彩,壶盖盖面褐彩则多呈点状,此外在侧把壶等器身上也偶见不规则点状分布。这种发达的点彩与褐彩装饰,代表了瓯窑的一个重要传统。这一传统始于东晋、南朝,发展于唐,盛于宋。在东晋、南朝时期,温州地区开始普遍地使用点彩外,并用点彩构成菱形、梅花形、环形或十字形图案,此外在部分器物的腹部与盖面开始出现粗大的斑条。唐代褐彩装饰有了新的发展,除褐斑与条带纹外,还出现了写意的植物类纹样。并且根据调查,除坦头窑址外,在附近的启灶、坦头坟山、箬隆、下坦、黄田、南湖、七星殿后山等窑址普遍出现这种装烧技法。由此构成了瓯窑在装饰上与越窑的最大区别。
  其次在成型方式上,两个窑场均主要是拉坯成型,部分附件如耳、流分制拼接而成,而基本不见模制与手捏制法。
  第三在装烧方式上,均同时使用明火叠烧与匣钵装烧两种方式,匣钵装烧包括单件装烧与多件叠烧两种,两地均发现了瓷质匣钵及用釉封口的技术。上林湖地区使用匣钵单件装烧、用釉封口瓷质匣钵装烧的比例更大,尤其是用釉封口的瓷质匣钵装烧法,在坦头窑址中只是偶见。
  第四在器物的胎釉特征上,唐代瓯窑遗址出土的器物胎质细腻,胎色灰白,较越窑青灰色的胎色为浅。在釉色上,因胎色呈较淡的灰白色,因此釉色亦较越窑釉色更淡,呈淡青色。这种胎釉特征,是瓯窑与越窑的最大差别所在。
  第五在器物种类上,本窑址出土的包括执壶、碗、盏、罐、盘、盆、盒、碟、碾轮、水盂、钵、灯盏、瓶等在内的各种器物,均可在越窑同时期产品中找到,造型相近或相同。由于这一时期上林湖越窑遗址数量更多、窑场规模更大,因此上林湖地区出土的器物数量更为庞大,种类更加丰富,造型更加多样。但是也有少量的器物,目前不见于上林湖地区而形成瓯窑自己的特色器物,如盘口多级腹的侧把壶、尖塔状水盂形器等。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