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马王堆是浏阳河下游冲击平原中隆起的一片土堆

发布时间:2018-08-13 人气:

  歌舞俑有的头上盘髻,席地而坐,似在吟唱;有的则头梳垂云髻,身体弯曲有致,带有舞蹈动作。如一号墓出土的一件歌俑,席地而坐,面部呈椭圆形,敷白粉,墨眉朱唇,着交领右衽广袖衣,双手交叉于屈膝前,发式为盘髻;另一件着衣女歌俑同样跪坐,五官清秀端正,双唇微张,面露笑容,身着右衽袍服。同墓所出出土的一件舞俑则呈站立状,梳垂髻,头和上半身稍微向前倾斜。三号墓遣策中记载:“河间舞者四人,楚歌者四人”,则表明这些歌舞者来自于各地。
  马王堆汉墓除出土一些侍俑之外,还出土有乐俑、歌舞俑。一号墓出土的奏乐俑共有5个,其中2个吹竽,3个鼓瑟,是一支家庭乐队。奏乐俑采用浮雕的手法,注重头部和面部的雕刻,并施加墨绘和朱绘,皆低额,跪坐,发式近似盘髻,即在头上盘绕两周,而把发尾露出髻外,身着色彩艳丽的右衽袍服。是墓主人生前歌舞升平生活的写照。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四千米处的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三座汉墓。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马王堆三座汉墓墓主下葬年代不同。二号墓墓主轪侯利苍约下葬于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三号墓墓主利苍之子下葬年代是西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168),一号墓墓主利苍妻下葬年代可能还要略晚一些。
  除上述身份的俑类之外,一号墓还出土了一件麻衣小木俑,俑平头,着粗麻衣,出土时,放置在锦饰内棺与朱地彩绘棺的缝隙中,可能作为辟邪之用。另外三号墓还出土了一件雕衣侍俑,其衣着打扮不同于一般的侍俑,俑头梳垂云髻,身着交领长袍,彩绘信期绣衣纹,衣缘似绒圈锦饰,外罩对襟短襦,彩绘绣花纹样,可能是遣策中所说的“美人”,即侍妾之类的模型。
  马王堆是浏阳河下游冲击平原中隆起的一片土堆,长约500米,宽约230米,土堆上东西各有一圆而平的土冢,相距20余米,底部相连,远远望去,因外形很像马的鞍具被当地人叫做“马鞍堆”。关于这2个土冢,有着诸多美丽的传说。北宋《太平寰宇记》中记载,西汉长沙王刘发在长沙县东侧十里地埋葬其母程、唐二姬,人称“双女冢”。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也多依此记载,如光绪年间的《湖南通志》中明确指出“二姬墓在长沙县东”。又相传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原来马殷曾建都长沙,其父子经营长沙数十年,留下了多处遗迹至今,如“九龙殿”、“马王街”等。关于马王堆是马氏家族坟地的说法,也有人对此存疑,认为这里只是一座疑冢,而且还从地方史志中找到了支持这一观点的相关记载。如光绪年间的《湖南通志》引用《善化县志》曰:“马王疑冢,在县东南五里,楚王马殷筑,相传三千三百六十七冢。”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