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秦汉时期功德石刻和实用石刻的存在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8-10-07 人气:

  1957年,考古工作者在清理霍去病墓区时发现两件刻石,记录了当时的主管建筑官员的官职和当时两个来自山东的刻工石匠的名字,体现了当时的责任制度。群臣上寿刻石发现于河北广平,大约在道光年间出土。石上有小篆15字,学者或认为是汉文帝时期记录当时祝寿活动的记事石刻。1942年在山东曲阜发现了鲁王灵光殿的建筑用石,石上刻有造宫殿北边台阶和建筑时这块石料的所在位置编号。此外在曲阜发现的还有五凤刻石,在金朝明昌年间出土;广陵中刻石于江苏江都县发现,学者们认为这是西汉广陵王宫殿的石料。巴州杨氏买山记刻石具有地界石性质,反映了当时用金钱买山作为私产的社会现实。莱子侯刻石也是此类刻石,发现于山东邹县卧虎山。祝其卿坟坛和上谷府卿坟坛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两件西汉文字石刻,其性质是置放于坟墓前的祭坛,作用同于神主牌位,是墓碑的先声。在西汉石刻中,麃孝禹刻石最接近后世的碑刻,它的出土地点学者认为可能出土在山东,现存于山东博物馆。冯孺人葬志实际上是一块在画像石上刻下的铭文。它的意义在于,当时社会已经形成了在墓中留有文字,标志墓所的习俗。后代的墓志铭,就是在这种习俗下不断推动产生的。
  目前矗立于海水中的姜女石便是当时秦代的碣石。而邹县因是孟子故里,原鲁国文化中心,秦始皇在此刻石以彰功绩。峄山刻石后在北朝时期遭到损毁,至唐代已经完全被破坏,现已不知其原形,只存有峄山刻石的摹刻。秦始皇和秦二世两个时期先后在泰山铭刻。北宋人刘跂当时摹刻的泰山刻石可读者尚有146字,至明代嘉靖年间已只有29字,后皆不见。清嘉庆年间打捞出有10字的刻石残件的残件,今仍保存在泰安城中岱庙的东御座院内。保存最好的秦刻石是琅琊台刻石,一直保存在琅琊台的海神祠中。清末因雷击散碎流散,后经人拼合,现存于国家博物馆。现存部分是秦二世续刻的诏书部分。而其他秦代刻石则随历史变迁均已不见。
  秦汉时期功德石刻和实用石刻的存在与发展,成为东汉碑刻高潮到来的前奏,秦汉时期,碑刻逐渐开始兴起,对于后世的碑刻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先秦时期刻石材料多采用孤立的天然大石块或略加修治的天然石块,秦代沿袭了铭刻方式。在秦代,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多次出巡,每到一地,多要立石刻铭,封扬功绩。比较著名的石刻有“姜女石”、琅琊刻石、邹县峄山刻石、泰山刻石、之罘刻石、会稽刻石等。西汉时期刻石较少,目前所能见到的西汉刻石主要有11种,分别为霍去病墓石刻字2件、群臣上寿刻石、鲁北陛石题字、广陵中殿石题字4件、巴州民杨氏买山记、五凤刻石、麃孝禹刻石、祝其卿坟坛、上谷府卿坟坛、莱子侯刻石和冯孺人葬志。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