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掘的沉船“黑石号”上打捞出大量文物

发布时间:2017-12-19 人气:

 “2016年正月初七,李建毛副馆长从新加坡东南亚陶瓷学会副主席林亦秋先生处得知蒂尔曼·沃特方有出让还剩下的少量黑石号瓷器的意愿。我们当时非常高兴,文物回归又燃起了希望。”全程参与文物回归的铜官窑遗址管理处文物管理科瞿伟说。

  “黑石号”沉船打捞上岸的绝大部分文物,已于本世纪初落户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蒂尔曼·沃特方手上也仅有这最后的162件。让“黑石号”文物回家,这也许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通过李建毛和林亦秋牵线,2016年7月28日,望城区和铜官窑遗址管理处有关负责人第一次与蒂尔曼·沃特方接触,洽谈回购事宜。

  就在当天,在新西兰基督城海边的一间20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里,“娘家人”第一次见到了千多年前远嫁海外的“女儿”。162件光亮如新的瓷器依次摆放在地板上,很平常却难掩娘家人的激动,在异国他乡与亲人久别重逢的感情油然而生。

  对文物一一登记拍照造册后,望城方邀请蒂尔曼·沃特方9月底前往铜官窑遗址公园签订文物征集协议。9月26日,蒂尔曼·沃特方来到新加坡。晚上,望城方面突然接到林亦秋先生的电话,蒂尔曼·沃特方不来了。

  这无疑是一盆突如其来的冷水。“还好我们没有浇懵,因为前期比较好的沟通,我们不断通过林先生给蒂尔曼·沃特方做工作,终于大家对文物要有好的归属的共识起了作用。”瞿伟说。

 接下来的谈判在艰难中推进。“先是语言沟通困难,另外很多事由他的法律顾问谈,决策信息不畅通。”瞿伟说。

  好在谈判地点在文物家乡,工作人员邀请蒂尔曼·沃特方参观铜官窑遗址。漫步铜官,十里堤岸,外兴窑、贡兴窑、义兴窑等70多处古窑址如珍珠般散落,窑场、码头、空坪里,五颜六色的陶瓷产品俯拾皆是。谭家坡遗迹馆里,1.4米高的唐代龙窑展现出原汁原味的古代窑场风貌,窑工工作场景塑像结合3D影像播放,还原了从取泥、拉坯、上釉到烧造的生产过程。

  铜官古街,正在建设中的长沙窑博物馆、铜官窑国际文化旅游度假区,以及长沙市、望城区从产业布局、资金投入、财税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铜官古镇建设和陶瓷产业复兴的强力支持,让十分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蒂尔曼·沃特方感到震撼。

  “从中国到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的这一段一千二百年的往返行程,反映了一种共享文化,互相倾慕的高端工艺艺术及审美观,是不受时光的限制。我们一直都梦想和期盼,把这段历史遗迹,通过这沉船的发现,永久地保留起来。文化与友谊的传播是没有疆界的。”蒂尔曼·沃特方说。
 

 9月28日黄花机场,广州到长沙的航班降落,蒂尔曼·沃特方从舷梯走出,大家才总算舒了一口气。


1998年德国收藏家蒂尔曼·沃特方从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发掘的沉船“黑石号”上打捞出67000件珍贵文物,有56500多件均产自长沙铜官窑。其中一件刻有唐代“宝历二年七月十六日”(826年)铭文的瓷碗,将时间推向了公元9世纪上半叶。

  “黑石号”的发现,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最可靠证据,并将这一海上国际贸易航线的开通时间推到了唐朝。也正是因为它的发现,长沙铜官窑这座“世界瓷器工厂”开始被世人熟知。

  “作为文物工作者,让文物回家是一种割舍不断的情感。文物落户新加坡之前,我们就做过工作,但失败了。”省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李建毛说。

  让文物回家的努力从没有间断过。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