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汇成探测科技,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出土遵义型铜鼓

发布时间:2018-02-27 人气:

  我国著名的铜鼓研究专家蒋廷瑜教授和李昆声教授分别对天门村陆氏家族珍藏的铜鼓图片对比分析认为:这面铜鼓可能是遵义型向麻江型的过渡形态,可以这样说,是遵义型铜鼓的晚期,麻江型铜鼓的早期。其时代可追溯至宋代。这类铜鼓比较稀有,如果贵州以前没见过的话,是一个新的发现。

  遵义型铜鼓,是以贵州省遵义市南宋播州土司杨粲夫妇墓出土的铜鼓为标准器。在我国铜鼓分类的八种类型中,遵义型铜鼓也是很稀少的。

  据陆凤开介绍:“这面铜鼓是祖辈流传下来的,至今传承了8代人,家族的8代人中有人是‘摩公’,会‘打嘎’仪式。祖辈们交代子孙要保护好铜鼓,不准售卖。这面铜鼓是我们陆氏家族和小寨的王氏家族共同收藏和使用,陆、王两家是亲戚。”并说:“以前铜鼓都是保存在粮仓里,传说铜鼓只要听到唢呐响,就会跑到河里与龙王打斗。”

  陆、王氏家族的铜鼓,一般在节日和丧葬中使用。春节期间从初一到三十将铜鼓悬挂在幺房横梁上敲击娱乐。而王氏家族在二月还要加补击鼓三天,预示正月祭头,二月祭尾,而后准备春耕劳作生产。铜鼓在丧葬仪式中,主要用于“打嘎”阶段。有老人过世,先安埋,一般是同一辈人都过世后,挑选日子,家族进行协商,通知外家和“马郎”(指姑娘出嫁后,女儿、女婿都要回来)参加祭祀活动。外家与“马郎”一方都分别各组织200多人,吹唢呐,拉着牛,来到祭祀场地,场面宏大、庄严。敲击铜鼓一般只打1-9则。

  现今,天门村鸭场寨陆氏家族铜鼓文化也面临着后继传承之忧,虽然家族保存有完整的铜鼓“十二则”鼓谱,目前本寨也没有人会敲击铜鼓,但值得欣慰的是,陆凤开已经意识到传承家族铜鼓文化的重要性,并愿意开始学习鼓谱和演奏铜鼓。

  陆氏家族和王氏家族都保存有完整的铜鼓“十二则”鼓谱,敲击铜鼓的鼓点节奏也是大同小异。陆凤开和王华朝(王氏家族传人)分别拿着家族传承的鼓谱,朗朗上口地念出击打铜鼓的节奏。根据布依族的击鼓习俗,平时是不能随意敲击铜鼓的,所以既没有见到击鼓方式,也未聆听到铜鼓发出的音色。 

  日前,经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文化部门联系,由贵阳市驱车前往贵州省西部的水城、盘县、普安三县交界的花戛苗族布依族彝族乡天门村开展民族文化田野调查。

  花戛乡隶属水城县,天门村的五个村民组主要聚居的是布依族。进入天门村,跃入眼帘的是村寨保存了较为完好的布依族吊脚楼,巨大挺拔的菩提树环绕村寨,五彩缤纷的枫树叶铺满山林,山脚是幽深平静的北盘江流经。

  鸭场寨是天门村一个村组,在向导的引领下见到了保管铜鼓的陆凤开老人。笔者送上个人专著《布依族铜鼓文化》,当翻到第一张铜鼓图片时,老人的目光停留许久,专注的神情里透出一丝似曾相识的表情,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老人说:“我家的铜鼓与图片上这面铜鼓很相像。”

  经观察:鼓面有十二芒太阳纹、晕圈、乳钉和游旗纹雏形,最外圈有四组蛙足印迹,可能是年代久远,整个鼓面的纹饰较模糊。鼓腰至鼓足以同心圆纹为主体纹饰,胸腰有两对大跨度的扁耳,从形制上颇有遵义型风格。经测量,该鼓面直径54厘米,通高33厘米,鼓足55厘米。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