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常贵”铭文铜镜
目前所见,西域出土的汉初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镜,其铭文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大体上可分为吉语祝词、相思情语、自夸铭文、纪年铭文几种,往往几种形式兼而有之。铭文的文字和轮廓清晰,语言通俗,饱含祝福吉祥之意。从整体看,这些铜镜反映了当时人们注重日常礼仪习俗、民风淳朴奔放的社会特点。赠答铭文中多为表述爱情和友谊的,如“见日之光,美人在旁”“天上见长,心思君王”“久不见,侍前希(稀),秋风起,予志悲”“愿长相思,幸毋相忘”。这些铭文,情深意切,意味悠长,体现了浓厚的中原文化特点。
汉代以来,汉字铭文铜镜和具有中原图案的铜镜为西域居民所接受,逐渐取代了先秦时期草原风格的动物纹铜镜。铜镜上的铭文内容大多为升官发财、多子多福、家庭和睦等内容,与新疆考古出土的汉代丝织品上的铭文十分相似,表现汉代西域居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思想内容自中原地区传入西域后,为西域居民所接受。
除了追求高官厚位之外,希望家人幸福平安的内容在铜镜中也有表现。1984年,新疆考古人员在新疆洛浦县山普拉墓葬发掘出土了“宜家常贵”铭文铜镜。铜镜为兽钮,直径6.2厘米,边缘装饰4个乳钉纹。乳钉纹间饰有“宜家常贵”4个汉字,取自《诗经》“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1965年,考古人员还在新疆伊吾县苇子峡墓出土立鹿式铜镜。铜镜为青铜质地,通高11厘米,直径7.7厘米,镜面无纹饰,镜上方焊接一鹿。鹿低首直立,长角呈波状后曲,造型古朴简洁,为西汉时期的遗物。这种铜镜表现出浓郁的草原游牧文化气息,传承了新疆古代先秦时期铜镜的特点,有人认为这枚立鹿式铜镜可能是古代匈奴人的文化遗存。
古人认为,女子嫁到夫家,才是真正意义上回到了家,亦即夫家才是一个女子的最终归宿。文人用“于归”作为“嫁人”的替代语,在婚礼间或婚宴上,表示对新人特别是新娘的祝福。
新疆楼兰古城遗址墓葬也出土过“长宜子孙”铜镜,出土时只剩下残片,残长6厘米,宽5.4厘米。钮座半圆形,中区花纹为对称四瓣华蒂,瓣间有隶书铭文,现存“子孙”二字,外围为内向连弧纹,可以推测,铜镜上的铭文应是“长宜子孙”。
最新资讯文章
- 山西省平遥县西良鹤村龙...
- 全域宣传形成全民文保意...
- 骨骼是考古发掘过程中最...
- 玛雅人的时间循环观念...
- 秦风汉韵——秦汉瓦当及...
- “长白山石磬”初步断定...
- GPZ-7000地下金属探测仪器客...
- 广东英德市青塘遗址——...
- 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
- 遗址最新考古成果浙博首...
同类文章排行
- 云南砚山县发现了大量古...
- 江西省南城县发现益宣王...
- 北美发现一种德氏猴化石...
- 东周王城的宫殿建筑似主...
- 托勒密王朝时期的贵族墓...
- 常州市金坛区发现三座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 微山县文物管理所对山东...
- 村民地里撒化肥偶然发现...
- 辽宁省新民市张屯乡偏堡...
联系汇成
手机号码:186-2090-9115
总部电话:133-1692-8767
传真:0755-89538183
E-Mail:tanbao918@126.com
总部地址: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大冲社区华润置地大厦B座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