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6-24 浏览次数:
据此次考古项目负责人,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介绍,此次发掘地点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的郭家崖村,与之相邻的一带密集分布着新石器及西周、春秋至秦汉时期的古文化遗存。此次共计发掘古墓葬41座,其中战国时期秦墓葬37座,汉代以后的墓葬4座,共出土器物117件组。质地包括陶器、铜器、铁器、银器、玉器、绿松石及料器。这些器物多是用作陪葬的生活日用品,如陶鼎、陶釜、陶罐、陶鬲、陶壶、陶甑、铜带钩、铜镜,还有少数礼器如玉器残块,兵器如铜箭镞及生产工具铁铲等。
3月29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间,陕西省考古专家对宝鸡郭家崖遗址北区进行抢救性发掘。除发现多座古墓葬外,还发现一处面积较大的居址遗迹。这种墓葬和居址配套出现的情况极其少见,这在宝鸡一带秦墓发掘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此次发掘的几座东汉砖室墓葬中,编号为M15的墓葬结构完好,出土陶器类与关中同期墓一致,而随葬一件造型奇特的“摇钱树”却是四川地区的墓葬习俗,以往在宝鸡很少见到,这次发现,为进一步了解宝鸡在沟通西南西北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提供了佐证,为研究古代秦岭蜀道开通之后巴蜀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田亚岐称,在以往宝鸡东周时期的秦墓葬发掘中,均有戎人墓葬的发现,从春秋中晚期开始出现,一直延续至战国中晚期,戎与秦文化相伴存在,两者在墓葬随葬器物组合上相对独立,而郭家崖36号秦墓内的瓮和鬲却是两种文化属性器物间的组合搭配,说明此时秦戎之间在战国中晚期的宝鸡一带关系更加密切。郭家崖秦墓地规模大,时代比较集中,葬式比较一致,随葬器物比较单一,但规格较低,应当为平民墓葬。
上一篇:互补型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