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8-04 浏览次数:
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项目负责人张涛介绍,新一轮的考古发掘区域在老司城的土司生活区,这个区域地形陡峭,是老司城最险要的地方。在此地建筑堡垒,显然有战略上的考量。只不过,经过历史的巨变和岁月的磨洗,昔日盛景已不复存在。在考古现场,只能看到一片废墟。
2015年7月4日,永顺老司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实现了湖南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今年10月31日,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老司城遗址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
经过1个多月的考古发掘,考古队在土司生活区北部发掘出一段城墙。北部城墙长约44米,宽约3.8米至5.6米,残高2.8米,由内、外两道城墙组成。内墙比外墙建设得略早一些。内、外墙之间较宽的空间形成一条大型的排水沟,沟底用土坯砖堆填,并用沙质黄土夯实。
“老司城建造在坡度很大的山上,虽利于防御外敌攻击,但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这就是山洪的威胁。一旦山洪暴发,将对山坡上的土司宫殿和街巷造成严重破坏。”张涛介绍,大型排水沟和其尾部减缓水流冲击的大型石头的设计,有效地保护了城墙。这或许就是老司城城墙能长期经受山洪考验、屹立不倒的秘密所在。
上一篇:3500年前的灌溉水渠工程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