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深圳汇成探测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什邡桂圆桥遗址中发现黍和粟两种旱地谷物占有绝对优势

发布时间:2018-07-08 人气:

  宝墩遗址发掘中辨认出的农作物种子中,水稻种子占了半数以上,粟、黍只是作为一种补充,水稻已经开始变为主要农作物,考古人员在数个遗址中共发现了十多粒小麦和大麦种子,巴蜀先民除了水稻这一主食外,还有零食,研究人员发现了不少葡萄属、猕猴桃属、桃、梅、核桃楸等果类。

  姜铭说,在分析植物种子时,他们还发现了麦类作物的种子。到了十二桥文化时期,考古人员在十二桥文化的数个遗址中,共发现了十多粒小麦和大麦种子,不过,到了晚期巴蜀时期,这些麦类作物的踪迹却消失了。姜铭认为,在现有的植物浮选样品中没能发现这一时期的麦类作物种子,并不意味着巴蜀的先民不再种植它们,而是因为现有的考古材料有所欠缺,随着更多考古材料的涌现,“希望今后的植物考古工作能给我们带来惊喜。”
  考古工作人员在宝墩遗址发掘中辨认出的农作物种子中,水稻种子占了半数以上,粟、黍这些只是作为一种补充。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多粮少的矛盾越发突出,人们急需通过多种方式来缓解困境,除了有可能采取一些限制人口增长速度的措施之外,开发新的高产农作物成为首选。“在宝墩文化早期,人们的主食开始发生明显变化。水稻已经开始变为主要农作物。”而成都平原河网密布,洪涝灾害频繁,容易淹没农田,进而导致饥荒,以往的旱地作物生产仍需继续,以备灾荒之年,粟和黍的重要性在宝墩文化晚期—三星堆文化时甚至有了明显的提升。
  蜀先民并不是一开始就将水稻当作主食,在改变‘口味’之前,单纯的旱作农业可能是成都平原最初的农业形态。”在对成都平原先秦农业进行研究后,姜铭介绍说,在什邡桂圆桥遗址这个成都平原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其第一期的样品中发现黍和粟这两种旱地谷物占有绝对优势。不过,这种在西北甘青地区能够适应的耕种习惯,在成都平原就有些和当时的环境并不协调,要保障成都平原先民的生产生活,粮食生产不得不提高效率。
  成都平原沃土千里,是五谷生长的好地方。近年来,成都平原上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出土的植物样本丰富。从2009年开始,成都平原先秦遗址的植物考古工作提上日程,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对5000多份样品中的1000多份样品进行了分析。5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植物考古实验室负责人姜铭接受记者采访,揭秘成都平原农作物种植演变的历程。姜铭介绍,成都平原的先民最初可能是种植旱地谷物,到了距今4500前后,开始引进了水稻种植技术。因为古蜀人口大量增长,原有的旱地作物不能满足需求,此后,适合成都平原种植的水稻成为主食。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