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深圳汇成探测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咨询热线 133-1692-8767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

河南省汝州市阎村出土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发布时间:2018-08-21 人气: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
  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此件彩陶缸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的作品,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采用夹砂红陶为材,泥条盘筑法制作。深腹直壁,平底中间有一圆孔。口沿下方饰突钮。腹部用黑白彩绘有“鹳鱼石斧图”,为一只站立的白鹳,通身洁白,圆眼、长嘴、昂首挺立。鹳嘴上衔着一条大鱼,也全身涂白,并用黑线描绘鱼身轮廓。右侧竖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编织物缠绕并刻划符号等。白鹳的眼睛很大,目光炯炯有神,鹳身微微后仰,头颈高扬。鱼眼则画得很小,身体僵直,鱼鳍低垂,毫无挣扎反抗之势,与白鹳在神态上形成强烈的反差。
  此彩绘陶缸外表呈红色,作直壁平底圆筒状。陶缸外壁有彩绘一幅。画面左侧为一只站立的白鹳,通身洁白,圆眼、长嘴、昂首挺立。鹳嘴上衔着一条大鱼,也全身涂白,并用黑线条清晰描绘出鱼身的轮廓。画面右侧竖立一柄石斧,斧身穿孔、柄部有编织物缠绕并刻划符号等。白鹳的眼睛很大,目光炯炯有神,鹳身微微后仰,头颈高扬。鱼眼则画得很小,身体僵直,鱼鳍低垂,毫无挣扎反抗之势,与白鹳在神态上形成强烈的反差。
  陶缸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左绘有鹳鸟一只,昂首挺立,六趾抓地,二目圆睁,口含一条大鱼;右绘一把石斧,斧头捆绑在竖立的木棒上端。
  这种底部有圆孔的深腹陶缸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瓮棺葬具,因在河南伊川附近出土较多,故又被称为“伊川缸”。普通伊川缸大多造型简单,素朴无彩。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不但施彩,而且构图复杂,为原始绘画艺术之珍品。所绘石斧修冶精细,绑缚规整,应为青铜时代斧钺的雏形。鹳衔鱼纹,有氏族图腾之说。一般认为此陶缸应该是氏族首领的葬具。首领生前曾经率领白鹳氏族同鱼氏族进行了殊死战斗并取得胜利。人们将这些事迹寓于图画当中,通过图腾形象与御用武器的顶级组合来表现重大历史事件。此器对研究原始宗教和美术有重大参考价值。
  作者为表现鹤的轻柔白羽,把鹳身整个涂抹成白色,犹如后代中国画的“没骨”画法;石斧和鱼的外形则采用“勾线”画法,用简练、流畅的粗线勾勒出轮廓;斧、鱼身中填充色彩,犹如后代中国画的“填色”画法。由于这幅画具备了中国画的一些基本画法,有的学者认为它是中国画的雏形。

推荐产品
13316928767